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产生的原因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一些患者术后尽管视力得到了较好的矫正,但是仍然存在着明显视觉质量差的问题,这就是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生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有:
-
患者本身存在着高阶像差
多数患者本身存在着高阶像差,只是所占的比例较小,不足以对视觉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屈光手术消除了患者的低阶像差,使得高阶像差成为人眼的主要像差。个别患者其低阶像差可能会压抑高阶像差,使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一旦消除了他的低阶像差,那么其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便成为影响视力的主要矛盾。
-
手术过程中引入的高阶像差
常规屈光手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的低阶像差,而波前引导的屈光手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的全部像差。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制作角膜瓣、激光切削、角膜瓣的复位等都可能会引入高阶像差。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表面切削所产生的高阶像差要明显小于LASIK手术。
在设计激光手术时,缩小光学区将会显地增加高阶像差的机会,手术后比较客易出现眩光,光晕及屈光回退等间题,因此,通常应该将光学区设置在6.0mm以上,个别瞳孔较大的患者,还应该参照其瞳孔大小来设计光学区。
分区切削或多区切削的患者,由于采用不同直径同心圆光学区的设计方法,在减少切削量的同时,也很容易引入高阶像差。
术中还应当注意患者的眼球位置,尽管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机大都具有较好的眼球跟踪系统,能够追踪患者手术时眼球的上下、左右、及前后的运动,有的甚至还有虹膜定位系统,能够防止眼球的旋转。但是还有部分患者手术时并非直视指示灯,而是斜视指示灯,此时眼球平面就不与激光束垂直,而是上下或左右方向偏着面对激光光束,这样很有可能出现术后的垂直和水平彗差。
另外手术中水分和血液进入切削区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也能导致术后高阶像差的产生。同样,LASIK手术中反复大量地冲洗角膜基质床也可能会引入高阶像差,因此,在手术时医生应尽量轻柔并减少必要的操作。
-
手术愈合过程中产生高阶像差
术后每个人对角膜损伤的反应并不相同,因此经常发现多数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恢复的非常满意,角膜透明,伤口基本看不清。但也有少数患者手术后存在着明显的伤口反应,甚至出现DLK(弥漫性层间角膜炎,这些术后患者的愈合过程不尽相同必将导致或引入高阶像差,由于这些像差的产生具体原因目前还无法预测,因此还无法避免。手术愈合反应与切削深度和散光大小以及角膜厚度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般膜越厚、则组织反应也越重。
手术的类型也决定了愈合方式和效果的不同。PRK手术时,大量角膜上皮的损伤需要角膜上皮重新生长出新的上皮来取代。此时,容易因胶原反应而导致Haze的产生和屈光度数的回退。而对于板层角膜手术( LASIK),层间基本不产生愈合反应,其愈合主要位于周边切口部位
因此, LASIK手术的愈合反应比较稳定。但 LASIK手术存在着角膜瓣皱折和上皮内生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则容易造成明显的高阶像差。
总之,像差的知识为人眼视觉质量的研究和评估带来了新的进步,通过对像差的认识,我们能够理解或者诊断出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和类型,并根据像差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程度,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