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疾病
时间:2018-07-04来源:未知
日期:2018-07-04文章来源:未知责任编辑:admin浏览:次
关键词: 黄斑,疾病,黄斑,疾病,囊样,水肿,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
黄斑疾病
一、黄斑囊样水肿
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后,血管内渗出的液体积储于黄斑部视网膜外丛层中,形成数个囊袋状病变,称为黄斑囊样水肿。
【病因】
诱因众多,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各种内原手术后低眼压、冷凝、光凝、眼内肿瘤、视网膜色素变性、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
【诊断】
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伴有视物变形,可有相对或绝对暗点典型病例黄斑区视网膜呈不同程度的反光增强、视网膜增厚,晚期可见囊样结构。对黄斑囊样水肿最有诊断价值的是FAG检查。造影晚期形成特有的花要样外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也很有诊断价值。
【治疗】
应针对病因。对白内障术后玻璃体嵌顿于切口牵引黄斑水肿者,可做璃体切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者,可做广泛视网膜或象限性视网膜光凝。黄斑区渗漏及微血管病变可用激光光凝相应病变,黄斑水肿本身可在黄斑区做格栅样光凝。此外,控制葡萄膜炎等眼内炎性反应,对促使黄斑囊样水肿消退也很有帮助。玻璃体黄斑牵引,可行玻璃体手术解除牵引黄斑部视网膜内层组织缺损而外层保持完好称为板层裂孔,多由黄斑。
二、黄斑裂孔
囊样水肿发展而来,少数为特发老年性黄斑板层裂孔,全层裂孔指中心凹视网膜组织全层缺损,可有特发性、外伤性、高度近视变性等,其中80%为特发性。黄斑裂孔以女性多见。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切线向或前后向的引是黄斑裂孔形成的重要原因
【诊断】
全层黄斑裂孔多有视力锐减,一般在0.1左右。若裂孔偏离中
力可能稍好。早期板层裂孔,视力可无明显下降,但多有视物变形积。点。检眼镜下可见裂孔呈圆形,边缘清晰,自针尖大小至1PD不心1/4~1/2PD之间,以狭窄的裂隙灯光带通过裂孔时,光带中断。有时可见多特发性裂孔周的视网膜下有一晕轮状积液,视网膜轻微隆起,又称液套( fluid cuff),裂孔底部相当于色素上皮平面处可见黄白色小物,为巨组Gass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四期,以指导临床处理。
1期中心凹因玻璃体牵引而脱离,中心凹消失,视力轻度下降
Ⅱ期玻璃体依旧牵引中心凹,黄斑形成半月形或小圆形裂孔,有时可在裂孔前见到黏于玻璃体后皮质的小片灰白色视网膜内界膜组织,视力进一步下降。
Ⅲ期圆形孔形成,孔周视网膜下可有少量积液,玻璃体于中心凹处脱离,视力锐减 N期视力更为降低,孔前可见玻璃体后皮质上的盖膜,玻璃体后脱离FAG可协助诊断黄斑裂孔,典型者多呈“窗样缺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有如病理切片一般,可对黄斑裂孔作出精确诊断
【治疗】
黄斑裂孔很少发生视网膜脱离。若合并视网膜脱离,可做玻璃体
手术。玻璃体切除后以SF或C3F内填充,视网膜复位和裂孔封闭率可高达90%以上。对特发性黄斑裂孔Ⅲ期和Ⅳ期也主张做玻璃体手术,术中剥除对黄斑产生切线或垂直方向牵引的玻璃体后皮质,并以SF。或CF内填充,促使黄斑裂孔闭合,裂孔闭合率达90%以上,大部分患者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物变形改善。近年来,也有在剥除玻璃体后皮质的同时做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撕除,以进一步提高裂孔闭合率。内界膜可用吲哚氰染料染色,以方便术中辨认。但由于在剥除内界膜时,可能对视网膜带来额外损伤,此方法仍有争议。黄斑裂孔手术中使用诸如自体血清、TGF-P或血小板等以增加裂孔闭合率的效果,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传统的激光光凝,冷凝、电凝和巩膜第九章视网膜病
手术治疗黄斑孔,因对黄斑损伤大,现已很少采用。
上一篇:怎么有效预防黄斑病变 下一篇: 黄斑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