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调节
时间:2018-06-19来源:未知
日期:2018-06-19文章来源:未知责任编辑:admin浏览:次
关键词: 调节,
眼的调节
当正视眼不用调节时,5m以外(认为是无限远)的平行光线入眼后,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如果物体在无限远之内,例如A点,它成像在联合焦点A′,就是在视网膜的后面,在视网膜上不能有清的像。
这时如果眼的屈光力增加,即可成焦点在视网膜上,这种随时改变焦距,使能够看清远近距离目标能力,称为眼睛的调节作用ocular accommodation)(图2-3)。眼睛有这种调节作用,因此可以将不同距离的光线在不同时间成焦点在视网膜上,但是不能把不同距离的光线在同一时间成焦点在视网膜上。
调节作用的机制
关于调节机制至今仍有较大争论,目前公认的是:眼球在不用调节时,晶状体是由紧张的悬韧带所固定。
悬韧带主要附着于睫状突上,注视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形成的环缩小,悬韧带张力松弛,晶状体的囊也松弛,可塑性的晶状体内容形状改变,厚时度增加,直径减小,前极部明显向前突出周边部相对变扁平,形成了眼近光双曲线形状的晶状体前表面,从而增加其屈光力量,屈光力加大.
物理性调节与生理调节
眼的调节功能的形成必须有健全的睫状肌功能和晶状体的可塑性,且二者能互相配合同时作用,才能产生适当的调节作用。老年人虽然睫状肌功能完好,但由于晶状体硬化失去可塑性,所以不能很好地调节,看近物不清楚,必须借助老花眼镜。相反晶状体硬化程度低,弹性完好,但睫状肌力变弱或由于其他原因所致睫状肌麻痹时,也不能很好地使之调节。因此,调节作用可分为生理性调节和物理性调节。
纯粹由晶状体塑性改变产生的调节叫物理性调节,以屈光度为单位来表示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凸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大小。由睫状肌收缩产生的调节叫生理性调节
,以肌度为单位来表示调节时所需要的睫状肌的肌张力大小,1肌度即指能产生1D所需要的肌张力。
上一篇:模型眼与简略眼 下一篇:角膜地形图